现在大家都觉得看个电视是越来越费钱了,什么都要买会员,近日,国家广电总局介绍了电视“套娃”收费问题治理工作。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广电总局治理电视“套娃”收费。
广电总局治理电视“套娃”收费
9月28日上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、努力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会上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杨国瑞介绍,电视“套娃”收费问题治理工作,中央高度关心,人民群众高度关注,广电总局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,下定决心,举全行业之力,将其作为政治工程、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予以解决。
当前,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的有线电视、通过电信运营商专网传送的IPTV、通过互联网传送的互联网电视OTT形成了三大体系,一方面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,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市场主体不同程度参与电视的播送和收费,造成了“套娃”收费等问题,给人民群众带来困扰。
前段时间广电总局专门成立工作组,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收费包数量多、收费主体多元、收费不透明等问题,调研摸排了全部7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、22家电视机厂商、31个省区市的所有IPTV和有线电视,开展了近万用户的问卷调研,与中央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、中国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进行沟通,并听取了产业链参与各方的意见和建议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,按照总体谋划、分步实施、先易后难、试点先行的思路,分三个阶段全力推进治理工作。
第一阶段,今年内逐步实现收费包压减40%,提升消费透明度。第二阶段,明年上半年规范电视运营和收费。第三阶段,明年年底健全有线电视、IPTV、OTT三大业务体系长效管理机制,确保电视“套娃”收费问题“治得住、不反弹”。
最近广电总局已经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治理工作,确定了覆盖三大体系的北京歌华有线、山东省网、上海移动、广东电信、吉林联通以及小米电视和海信电视共7家试点单位。指导推动相关企业制定压减、合并收费包,增加订购管理页面,优化免费专区具体实施方案,其中歌华有线已经将14个收费包压减到5个,广东电信IPTV已经将原有10个影视类收费包压减为1个,新出厂的小米电视、海信电视不再预装APK。
预计到今年10月底,试点单位收费包将压减40%以上,11-12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,整体压减收费包40%,电视“套娃”收费现象得到显著改观。
杨国瑞表示,“欢迎大家积极参与,多打开电视机看一看,监督和促进治理工作。”
“卖硬件”才能治本
追根溯源,“硬件收入+内容付费”的盈利思路最先来自2012年的乐视,其创新模式大大拉低了互联网电视的零售价格,而当时的消费者也表达出积极欢迎的态度。尝到甜头后,国内其他电视厂商纷纷开始效仿,逐渐形成如今由“硬件销量+内容收入+广告收入+应用分成”四部分组成的盈利模式,并借此在与索尼、松下、三星等国外电视品牌的竞争中夺得主动权。
这样的盈利模式催生出一条复杂的产业链。目前,持有牌照的顶层“玩家”有央视国际CNTV、华数TV、芒果TV、百视通BesTV、南方传媒等七家,爱优腾等互联网视频内容平台必须与牌照方合作,并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在其App等上开启电视直播。
随着硬件越来越难卖,也想从内容上分一杯羹的电视厂商组建起自己的OTT运营公司,通过与上述牌照方和视频平台合作,为用户提供内容,并收取会员费、服务费、广告费等成为主要盈利手段。
《2023中国家庭智慧大屏消费白皮书(OTT篇)》显示,2022年,受冬奥会、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的影响,OTT广告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,同比增幅超过30%。2023年,在经济形势复苏和亚运会的助力下,OTT广告市场规模预计仍将增长,但增幅将收缩至13%,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36亿元。
针对电视产品中植入的广告和收费功能,一位国内头部互联网电视厂商内部人士向《IT时报》记者坦言:“我们(电视)的开屏广告是可以一键关闭的,还请消费者理解。但还是得有,毕竟卖硬件利润太薄了,我们也要生存。”
“要让厂商回归硬件盈利模式,在硬件上有利可图才能根治‘套娃’问题,否则‘套娃’还会死灰复燃。”家电行业资深分析师刘步尘告诉记者,所谓硬件盈利模式并不是要把互联网电视上的影视、娱乐、游戏等内容砍掉,而是将画面、声音等硬件品质做强,让用户愿意将钱花在硬件上,就像消费者买电脑会优先考虑显卡、CPU等硬件一样。
同时,刘步尘认为,互联网电视配备的遥控按键正变得越来越少,这对看电视的最大群体中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,让电视回归本身的看直播功能,设置简便的直播入口非常重要。“在遥控器上设置一个网络按钮,一个直播按钮,年轻人和老年人一键切换,这就是提升硬件的体现。”刘步尘举例。